| 年度 | 
            编号 | 
            获奖类别与等级 | 
            成果名称 | 
            我所主要完成人 | 
            单位 
            排名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3年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    刘东生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20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4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二万年以来东亚古气候变化与农耕文化发展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吕厚远 
            肖举乐 
            杨晓燕 
            张健平 
            吴乃琴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9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5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复杂地质过程的激光微区同位素研究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杨进辉 
            杨岳衡 
            谢烈文 
            吴福元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7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华北克拉通破坏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朱日祥 
            陈 凌 
            张宏福 
            汤艳杰 
            英基丰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5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5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电离层变化性的驱动过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万卫星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刘立波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宁百齐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赵必强(排名第四) 
            丁 锋(排名第五)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4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晚新生代风化成壤作用与东亚环境变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郭正堂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郝青振(排名第二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4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3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二十万年来轨道至年际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谭 明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3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3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翟明国(排名第一)  
            郭敬辉(排名第二)  
            彭 澎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2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肖文交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孙继敏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高 俊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1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吴福元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李献华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杨进辉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9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大别山-苏鲁大陆深俯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 
            的影响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叶 凯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张宏福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王清晨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杨建军(排名第四) 
            刘景波(排名第五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6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岩石剩磁机理与古地磁场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朱日祥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张毅刚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潘永信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邓成龙(排名第四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1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构造与新生代碰撞变形 
            研究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钟大赉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从柏林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张 旗(排名第五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0年 | 
            Z-104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刘东生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刘嘉麒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9年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深部资源电磁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应用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底青云 
            薛国强 
            王中兴 
            安志国 
            付长民 | 
            第一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1年 | 
            J-252-0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特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王二七 
            (排名第三十一) | 
            第二 
            十三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6年 | 
            J-210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定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罗晓容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5(4)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5年 | 
            J-223-2-03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李志清(排名第五) | 
            第二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5年 | 
            J-25201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郝天珧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游庆瑜(排名第八) | 
            第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3年 | 
            J-210-2-05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 
            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罗晓容(排名第三) | 
            第三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2年 | 
            J-252-2-14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马凤山(排名第八) | 
            第六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2年 | 
            J-252-2-09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国东部中生代隐伏金属矿找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突破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刘建明(排名第七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1年 | 
            J-210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新增17亿吨探明储量油气 
            成藏新认识与勘探新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    第六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1年 | 
            J-232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戴福初(排名第十) | 
            第七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9年 | 
            J-232-2- 
            01-D01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工程地质结构研究及重大工程防灾应用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伍法权(排名第一) 
            杨志法(排名第二) 
            秦四清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胡瑞林(排名第四) 
            李 晓(排名第五) 
            马凤山(排名第六) 
            张路青(排名第七) 
            刘大安(排名第八) 
            尚彦军(排名第九) 
            祝介旺(排名第十) | 
            第一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8年 | 
            J-232-2-02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关键技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李 晓(排名第三) 
            胡瑞林(排名第五) | 
            第三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6年 | 
            J-222-2-01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—— | 
            第四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03年 | 
            J-210-2-04 | 
         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
            二等奖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刘秉光(排名第六) | 
            —— |